Redis基础篇06 — 配置文件详解(一)

概述

接下来将详细了解 /usr/local/redis/conf/redis.conf 文件里的各个参数,请注意!以下的参数仅针对 Redis 7.2.3 版本。

这个配置文件一共划分了几个部分,它们分别是:

  • INCLUDES
  • MODULES
  • NETWORK
  • TLS/SSL
  • GENERAL
  • SNAPSHOTTING
  • REPLICATION
  • KEYS TRACKING
  • SECURITY
  • CLIENTS
  • MEMORY MANAGEMENT
  • LAZY FREEING
  • THREADED I/O
  • KERNEL OOM CONTROL
  • KERNEL transparent hugepage CONTROL
  • APPEND ONLY MODE
  • SHUTDOWN
  • NON-DETERMINISTIC LONG BLOCKING COMMANDS
  • REDIS CLUSTER
  • CLUSTER DOCKER/NAT support
  • SLOW LOG
  • LATENCY MONITOR
  • LATENCY TRACKING
  • EVENT NOTIFICATION
  • ADVANCED CONFIG
  • ACTIVE DEFRAGMENTATION

当涉及到内存配置的参数值时,其单位需要注意(不区分大小写,1GB、1Gb、1gb都是一样的),比如:

  • 1k => 1000 bytes
  • 1kb => 1024 bytes
  • 1m => 1000000 bytes
  • 1mb => 1024*1024 bytes
  • 1g => 1000000000 bytes
  • 1gb => 1024*1024*1024 bytes

由于涉及到的内容较多,配置文件里的内容共划分为三份文件。

INCLUDES 部分

该部分的参数用来包含额外的配置文件(支持通配符 * ),比如 include /usr/local/redis/conf/*.conf。灵活的配置推荐——将上面的每个部分划分为一个单独的 .conf 文件放入到 /usr/local/redis/conf/ 目录中,方便后期的维护。如果要用包含的配置文件参数覆盖默认 redis.conf 里的参数,请将 include 参数写入到 redis.conf 的最后一行,这通常用于测试。

MODULES 部分

启动 Redis 实例后用来加载 .so 模块,可使用多个 loadmodule 参数(官方称为指令,不习惯),比如:

loadmodule /usr/local/redis/modules/my_module.so
loadmodule /usr/local/redis/modules/other_module.so

模块可以对 Redis 的功能进行扩展与增强。同 nginx 模块一样,这里的模块属于 动态模块

NETWORK 部分

相关的重要参数有:

  • bind 192.168.1.30 // 绑定接口的 IP 地址
  • protected-mode no // 安全模式为 no
  • port 6379 //占用的端口号
  • tcp-backlog 511 // 一个影响性能的关键参数,稍后将介绍
  • timeout 0 // 当客户端连接后的空闲时间超过该阈值时,表示超时,连接会被断开。0值表示关闭超时功能。
  • tcp-keepalive 300 // tcp-keepalive 是 TCP/IP 协议当中的一个保持活跃的机制(有些资料称为 TCP 长连接)。作用之一是保持 TCP 的连接,在一次 TCP 连接中多次传输数据(报文)而不用反复的三次握手;作用之二是周期性探测,Redis 当中由 server 端发出,以秒为单位,在两次探测客户端后,客户端并无 ACK 回复 ,则会关闭连接。当 timeout 设置为0 时, TCP 长连接才生效;当 tcp-keepalive 设置为 0 时,表示关闭长连接。是否开启 Redis 的长连接,看具体的使用场景。

关于 tcp-backlog 的知识

tcp-backlog 是一个处理关于 tcp 连接队列的这样一个参数(与三次握手相关),在高并发场景下,参数值的多少与性能直接挂钩。

众所周知,在 TCP/IP 协议族当中,在传输层这里有两个协议:

  • TCP(传输控制协议):面向连接的协议,即收发数据前,必须与对方建立可靠的连接。拥有三次握手、四次挥手的特征。相比 UDP,TCP能够保证数据的准确性,同时还更加安全。
  • UDP(用户数据报协议):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协议,提供面向事务的不可靠信息传输服务,其传输的速度相比 TCP 更快,但数据有可能丢失。

首先回顾下 TCP 的报头结构:

tcp头部

标志:数据标志,6个标志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。

  • URG - 紧急指针字段,当URG=1时,此字段告诉系统此报文段中有紧急数据,应尽快传送。
  • ACK - 确认字段,当ACK=1时,表示确认,且确认号有效;当ACK=0时,确认号字段无效。
  • PSH - 推送字段,当PSH=1时,提示接收端应用程序应该立即从TCP接受缓冲区中读走数据,为接受后续数据腾出空间。如果不将接收到的数据读走,它们就会一直停留在TCP报文段。
  • RST - 复位字段,当RST为1时,表明TCP连接中出现了严重的差错,必须释放连接,然后再重新建立连接。我们称携带RST标志的TCP报文段为复位报文段。
  • SYN - 同步字段,当SYN=1时,表示发起一个连接请求。我们称携带SYN标志位的TCP报文段为同步报文段。
  • FIN - 中止字段,用来释放连接。当FIN=1时,表明此报文段的发送端的数据已发送完成,并要求释放连接。我们称携带FIN标志的TCP报文段为结束报文段。

所谓 TCP 的三次握手,其实就是指三次交互过程:

tcp三次握手

状态说明:

  • CLOSED - 没有任何连接状态
  • LISTEN - 监听来自客户端的连接请求
  • SYN_SENT - 同步发送状态
  • SYN_RCVD - 同步接收状态
  • ESTAB_LISHED - 打开的连接,数据可以传输。

三次握手的过程就好像打电话:

  • A:「服务器B,你在吗?」
  • B:「我在。」
  • A:「我要给你传输数据。」

当服务端调用 listen() 等函数时,状态由 CLOSED 变更为 LISTEN,此时的 Linux 内核会 创建/维护 两个队列:

  • 半连接队列(Incomplete Connection queue,又称 SYN 队列) - 当服务端接收到了客户端的 SYN 且返回了 SYN 和 ACK,此时服务端状态变更为 SYN_RCVD ,会将用户的请求放入到半连接队列中。
  • 全连接队列(Completed Connection queue,又称 ACCEPT 队列) - 等到客户端返回 ACK,此时三次握手完成,半连接队列会被释放且移动到全连接队列。

当半连接队列或全连接队列发生了问题(比如队列满了),TCP 三次握手的机制就不成功,因此,在一些高并发的场景下进行优化时,需要调整队列的配置。

# 在 Linux 内核当中,半连接队列的大小取决于这个文件的内容——/proc/sys/net/ipv4/tcp_max_syn_backlog
## 在 Rocky Linux 8.x 中,这个值为 128
Shell > cat /proc/sys/net/ipv4/tcp_max_syn_backlog
128

# 全连接队列的大小由两部分决定——listen 函数里的 backlog 以及 Linux 内核参数 /proc/sys/net/core/somaxconn,最终的队列大小由数字最小的那个来决定
Shell > cat  /proc/sys/net/core/somaxconn
2048

如何知道某个服务的全连接队列大小?
使用 ss 命令查阅 Send-Q 这一列。

Shell >  /usr/local/redis/bin/redis-server /usr/local/redis/conf/redis.conf
Shell > ss -tulnp
Netid   State    Recv-Q   Send-Q     Local Address:Port     Peer Address:Port  Process
udp     UNCONN   0        0              127.0.0.1:323           0.0.0.0:*      users:(("chronyd",pid=764,fd=5))
udp     UNCONN   0        0                  [::1]:323              [::]:*      users:(("chronyd",pid=764,fd=6))
tcp     LISTEN   0        511         192.168.100.3:6379          0.0.0.0:*      users:(("redis-server",pid=1654,fd=6))
tcp     LISTEN   0        128              0.0.0.0:22            0.0.0.0:*      users:(("sshd",pid=777,fd=3))
tcp     LISTEN   0        128                 [::]:22               [::]:*      users:(("sshd",pid=777,fd=4))

如您所见,Linux 内核全连接队列的大小为2048,但是 Redis 配置文件的 backlog 则是511,取最小的值,所以 511 就是 redis 最终的全连接队列大小。

如果全连接队列满了,Linux 内核会如何处理?
与这个内核参数有关——/proc/sys/net/ipv4/tcp_abort_on_overflow ,有效值为 0 或 1

  • 0 值:重试。在客户端等待超时后,重新发送 ACK,让服务端重新进入到 ESTAB_LISHED 状态
  • 1 值:断开连接。服务端会发送 RST 包给客户端,客户端会收到诸如 "104 Connection reset by peer" 的错误
Shell > cat  /proc/sys/net/ipv4/tcp_abort_on_overflow
0
消息
内核参数的配置都可以写入到 /etc/sysctl.conf 文件中,修改完成后使用 sysctl -p 命令重新加载,使修改生效。
用一杯咖啡支持我们,每一篇 [文档] 都经过我们实操,并非从网上一味的copy,期间花费了大量的心思,希望能够帮忙到您。
暂无评论

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


|´・ω・)ノ
ヾ(≧∇≦*)ゝ
(☆ω☆)
(╯‵□′)╯︵┴─┴
 ̄﹃ ̄
(/ω\)
∠( ᐛ 」∠)_
(๑•̀ㅁ•́ฅ)
→_→
୧(๑•̀⌄•́๑)૭
٩(ˊᗜˋ*)و
(ノ°ο°)ノ
(´இ皿இ`)
⌇●﹏●⌇
(ฅ´ω`ฅ)
(╯°A°)╯︵○○○
φ( ̄∇ ̄o)
ヾ(´・ ・`。)ノ"
( ง ᵒ̌皿ᵒ̌)ง⁼³₌₃
(ó﹏ò。)
Σ(っ °Д °;)っ
( ,,´・ω・)ノ"(´っω・`。)
╮(╯▽╰)╭
o(*////▽////*)q
>﹏<
( ๑´•ω•) "(ㆆᴗㆆ)
😂
😀
😅
😊
🙂
🙃
😌
😍
😘
😜
😝
😏
😒
🙄
😳
😡
😔
😫
😱
😭
💩
👻
🙌
🖕
👍
👫
👬
👭
🌚
🌝
🙈
💊
😶
🙏
🍦
🍉
😣
Source: github.com/k4yt3x/flowerhd
颜文字
Emoji
小恐龙
花!
上一篇
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