取关起因
最近在某些大佬的推送下,关注了几个 “高质量” 公众号。结果…… 一堆广告、吸粉、抽奖,刚开始以为只是偶尔发发,毕竟有读者,才有写作的动力,可以理解。可在持续关注的两周内除了以上说的几种情况,木子几乎没有看到任何一篇真正有养分的文章,果断取消关注(也许个人太过于理想),回看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,各种自媒体、公众号平台的出现,我们开始变得有些浮躁了,沉淀自己、扎实基础、以不变应万变,是我们必须要去做的。
时间成本
这也引发了木子写这篇文章,作为一个 IT 技术从业者,应该关注多少相关领域的公众号?您一天有多少时间去关注技术?多少时间吸取技术?多少时间总结输出技术?
关注的数量多少,意味着您每天需要有多少时间、精力花费在这上面。木子认为 10 个常更新的(每日一更、一周三更)是一个极限值(最好是 6-8 个,不在于多,而在于精),我们来算一个时间账,以一个公众号平均一天更新 2 篇为例(大号一般一天会发 6-8 篇),10*2=20 篇,1 篇 500 字,每篇大概需要 5 分钟的通读时间,合计 20*5=100,也就意味着您一天需要有 1 个小时 40 分钟花费在关注的公众号上。当然您可以有选择的去读,读 10 篇大概在 50 分钟左右。注意这只是关注技术,您可以理解为了解、初识、通读,对此技术有一个意识形态上的了解,可以阅后即焚,也可以短时间记忆。短时间的记忆是可以让您和同事之间有更多技术上的话题,它不会给您带来很多工作上的帮助,但可以让您和同事的关系更加和谐(简称吹牛🐮),当然您同事如果都不怎么关注技术动向,那就另当别论了。
关注更多有价值的公众号后,您会发现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,通读只是一个开始,当您发现一篇您认为对自己有帮助的技术文章时,精读、分析、理解、实践等一系统动作过程,您至少需要花费 90 小时左右,这应该是一个黄金时间,当然如果这是一篇类论文形式的技术文章,这个时间可能会去到一周甚至更长(工作时间外的空闲时间实践),一篇好的文章您只有消化了以后才是自己的,而怎么成为真正自己的东西了?小时候我们常常听老师说,好记性不如烂笔头,这很重要,虽然我们现在用纸笔记录的可能性不大,但一定要输出成文,它可以分享出去,也可以自己收藏,木子一般会输出成 Markdown,在未来可能遇到问题的时候,方便快速获取解决方案。
总结输出,它有几个非常重要的目的:
- 有调理的梳理自己的思路及思考问题的方式,并加以修正。
- 巩固加深,记得更牢。
- 提高自身写作水平,对职业生涯也非常重要。以木子个人经验来说,输出一篇文档并修正可能出现的错误(通读、校稿),大约需要 1 个小时。
到这里,我们总结回顾一下关注 10 个公众号,您需要花费的时间成本是多少?了解技术 50 分钟,实践技术 90 分钟,总结输出技术 60 分钟,这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花费 50+90+60=200分钟(3.3小时),来沉淀自己,这对于一个信奉终生学习的人来说,3-4 小时的每天学习是必须得。
分文别类
回到最开始的话题,如果您关注的公众号超过 10 个,建议您梳理一下,该取关的取关,该分类的分类。如:技术资讯类、技术深耕类等等,在自己的意识形态里要有一个类目,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自己。
当然通过公众号系统性的学习,绝对是不可取的,如果想系统性的学习,读书是必须得,当然这不是我们今天要聊的,怎样选择一本好的技术书?也是一个比较纠结的问题,它可能成为我们的下一个话题。
为了不浪费各位同学的时间,RockyLinux 公众号的文章分成了几个类目:
资讯类目: Rocky Linux 相关资讯、前沿IT资讯
基础类目: Linux 基础、网络基础等等(这将会成为一个系列的Tag),它不是一个系统的学习类目,更多的是打基础,为后面的系统学习,提供一个前期的铺垫。
系列类目: NAS、Rocky Linux、Docker、Kubernetes、CI/CD(持续交互与持续集成)等等(这仅仅是一个类目说明,后期根据实际情况而定),这个类目主要分享系列学习教程,让各位同学可以更加系统性的学习。
话题类目: 主要分享技术类话题,如:怎样读一本好书、怎样获取自己的知识体系、怎样弯道超车等等,它不是一个重点,木子一直觉得信奉终生学习,是保持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唯一通道,所以它不会成为一个鸡汤类目,只是时刻提醒我们,时刻准备着!
写在最后
最后,为了保证每一篇文章的质量,木子会严格把控每一篇输出文章的价值(宁缺毋滥),在发出之前,对每一篇技术类文章进行实践、校稿,尽可能确保每一篇输出的技术文章的可操作性,同时也在这里号召更多志同道合的同学,一起加入作者行列,Rocky Linux 中文社区不是一个个人 IP ,欢迎大家加入写作或投稿……